您好,欢迎访问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编者按】68载春种秋收,68年砥砺前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一代代专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一院多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拥有20多个国家重点专科学科,被列入国家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储备库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医院、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成为享誉全国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机构,为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号推出“陕西省名中医系列”,介绍获得“陕西省名中医”称号的我院医务工作者。
陕西省名中医——毕宇峰
毕宇峰,男,汉族,祖籍山东荣成,一级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曾任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疗管理处处长,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针灸病院院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第四、第五、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陕西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著作9部。擅长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病、中风病、痹病、情志病等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及医疗管理工作近40年,始终秉持“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医者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毕宇峰主任1962年8月生于陕西咸阳,受父母影响,自幼酷爱医学,尤其祖国医学,励志成为一名中医师,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于1982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从此踏上了医学之路,1986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医疗管理工作至今。1997年参加全国三部委组织的跟师学习,拜师全国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章逢润主任医师名下,不但得章老学术思想真传,更继承了章老爱岗敬业、勤于学习、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美德。临床工作中,坚持“患者至上、一切为患者”的服务宗旨,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使广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更舒心、更放心、更满意,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毕宇峰主任医德高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扎根医疗工作第一线,为患者祛恶疾、排病痛。在近40载的医者战线上,每遇疑难杂症,总是敢为人先,不辞辛劳,结合患者病情,纠其病因,查阅古今文献典籍,寻找对症良方,践行“医者仁术”的行医理念。并且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去偏远地区义诊,解决了偏远地区患者就医不便的难题,为广大患者带去福音,病人口口相传,形成良好口碑,诠释了“医德高尚”的真正含义。
学科建设
毕宇峰主任在任职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针灸病院院长期间,把学科建设放在首位,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挖掘科室成员的个人优点,发挥个人优势,强化科室管理专业化、技能化、规范化,在科室各级同仁的全力配合下,不断努力、积极进取,使科室建设得到巨大改观,针灸科从建设之初的9张床位发展到目前的300余张,这在我省针灸界尚属首例,针灸学科也成为我院最具特色的优势专科。作为国家重点建设专科项目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带领科室人员开展重点专科的建设,经全科同志的不懈努力,现针灸科已成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建设重点专科,国家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针灸病院。
学术传承
正所谓“学术始于临床,科研反哺于临床”,毕宇峰主任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丰富的学术经验,提出多种科研思路,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如《电针治疗“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电针刺激参数规范化的单盲、多中心临床研究》、《刺血疗法对兔KOA模型的软骨细胞等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背俞穴对CAG大鼠模型SS等的影响实验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了《民间简易疗法·点穴》、《古今专科专病医案针灸》、《针灸辨证治疗学》等专业著作9部。
中医的传承是做为一名中医工作者的责任,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毕宇峰主任主张以中医理念教学,临床验案为基础,多层次还原临床实际场景,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毕业即上岗,遇疑难不怯场。他以中医传承为己任,严格按学校及医院要求认真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对学生耐心指导、认真负责,带教数十人,为祖国医学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毕宇峰主任和他的学生们
手握银针,以针为笔
毕宇峰主任秉承章老“手法量化、补泻有依”“针药并用、内外同治”“中西结合、殊途同归”的学术经验。临床工作中特别强调取穴时根据病人病情分清主次,灵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顺序、补泻手法及手法的轻重。针刺补泻手法的正确应用,直接影响着针灸治疗效果,是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针刺手法与人体所处的不同机能状态密切相关,针刺补或泻、强或弱的刺激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机体当时所处的不同状态产生了不同的调节效应,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补虚泻实,祛邪扶正,解除病患。毕宇峰主任谨记“只针不药非良医也”的古训,临床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他还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不但要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思路,更要了解西医学理论,中西医结合才能切合实际,更快更有效地解决患者病痛。
除此之外,毕宇峰主任以患者为中心,在施治的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以期通过人体的自身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祖国医学的学习与传承中,毕宇峰主任苦心钻研中医经典理论,不断深入发掘、整理和提高,博古论今,总结前辈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案例,不断创新,形成独特的针灸临床经验。
学无止境、孜孜不倦
一、运用“毛刺法”配合隔姜灸、闪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面瘫病为针灸科优势病种之一,属西医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毕宇峰主任经过长期对该病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后总结,认为面瘫病的针刺治疗越早进行,越有利于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病情迁延难愈,出现如面肌痉挛、倒错、联带运动、面部板滞等后遗症状,此期正虚邪恋,为治疗最棘手的时期,不仅会影响患者容貌和生活质量, 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工作和社交。因此,改善面瘫病的后遗症状成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重中之重。
毛刺法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与“七星针”叩刺法同效,以1寸毫针浅刺面部皮肤,性质偏补。《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属"十二刺法"之一,具有疏表散邪、调和营卫、化瘀宣痹、调节皮部经气的作用。操作时如雀之啄食,连续轻叩,反复刺至皮肤轻度充血即可。
顽固性面瘫后遗症期正气亏虚、络脉瘀阻并存, 治疗宜补益正气、活血祛瘀, 扶正与祛邪并重;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或毛刺与针刺结合,或毛刺与隔姜灸同用;以患者病情辩证论治为前提,确定治疗先后顺序。先用隔姜灸激发面部及相关脏腑经气,补益气血,继用毛刺法于患侧前额、口角周围、颧髎及颊车等处循经点刺、浅刺,以点刺部位皮肤潮红或轻度出血为宜,使瘀血出而不伤正,最后用闪罐疗法温通经络,助气血运行,使面部经气得通,祛邪外出。
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毕宇峰主任除面部阳明经穴位应用隔姜灸治疗外,常取合谷、足三里行温针灸以通利经络、调理脾胃,壮气血生化之源,对促进面瘫中后期的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2017年毕宇峰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办陕西省优势病种面瘫病诊疗方案推广应用提高班,将该疗法作为临床特色诊疗技术面向全省推广,为广大面瘫患者带来了福音。
二、基于《内经》“调神”理论,应用“头三神”治疗情志病、神志病的临床经验
“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中医学中, “神”又表达了人类生命的总规律和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中“神”的内涵既表达了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及其现象,也说明了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规律及现象。“调神”既能调人体内气血、阴阳、气机之变化,又可复阴阳之平衡,愈人体之病患。
毕宇峰主任在治疗情志病、神志病等疾病过程中善用“头三神”,“头三神”即四神聪、神庭穴、本神穴,头部穴, 寓“治病必求于本”之意, 有近取头穴以达“清上”之效。常用组穴以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印堂、内关、神门等为主,针刺四神聪、神庭、本神穴时多采用沿皮深刺长留针,并行高频捻转补泻法,以针刺局部有酸、麻、胀、重感或针感向头面远端放射为佳,患者多有针感向头部扩散之感,增醒脑开窍、调神宁心之功。通过针刺“头三神”,以调神为切入点,辨证配合他穴,使神有所主、有所归,以安神定志、气血调和,气机调畅,精神内守,精神充沛,脏腑功能恢复,疾病以得愈。
毕宇峰主任为患者精心治疗
三、运用华佗夹脊穴、循经采用“皮三针”平刺法治疗痹病
痹病为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见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症。
华佗夹脊穴,为经外奇穴,督脉旁开0.5寸,从第一胸椎棘突下到第五腰椎棘突下共17对34穴。其主治范围较广,上胸段穴位主治心肺、上肢疾病;下胸段穴位主治胃肠疾病;腰部穴位主治腰、腹及下肢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脊神经及椎旁交感神经干是夹脊穴针灸效应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与植物神经的调节有关。
结合现代医学脊神经相关理论及生物全息理论,将夹脊穴视为全息系统,针刺不同节段夹脊穴治疗相应部位疼痛应用于临床中,并将夹脊穴延伸到颈椎段,治疗颈椎病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疼痛部位选取相应节段夹脊穴,直刺或稍向脊柱斜刺,使针尖抵达相对应的横突位置,用提插补泻法行针,反复刺激相关脊椎节段,改善对应节段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留针时选取1-2对夹脊穴加用电针治疗以增加刺激量,抑制脊髓的传导功能,增强通络止痛功效。针刺夹脊穴后,循经采用“皮三针”平刺法,即沿皮透刺,其方法是在疼痛的软组织处寻找压痛点,以最痛点为中心取第一针,左右旁开0.5寸-1寸各取一针,应用捻转补泻手法使针下有酸、麻、胀、困、感即止。毕宇峰主任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皮三针)要想扎得好,针在皮下跑”。一句话点明了皮三针的针刺深度和手法。皮三针治痛以经络皮部为理论依据,运用俞穴的近治作用,结合传统“阿是穴”理论,针达病所,病痛得愈。
自从手握银针的那天起,他就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中医针灸事业。用手中这支独特的笔,记录了病人的疾病变化、转归、渐愈的全过程,书写了一篇篇典型医案,勾画出一幅幅病患得愈的健康图画,可谓“妙笔生花”。从扎根于陕西省中医医院(63800威尼斯)这个大花园那天起,就不断的努力成长,开花结果,在医、教、研各领域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守护三秦父老的健康。
陕西省中医医院
63800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