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63800威尼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国医大师风采:精诚大医雷忠义(上)

发布时间:2023-10-22 10:05   来源: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人物小传】雷忠义,中共党员,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制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陕西省第一、二、五、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现任《国医年鉴》顾问、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名誉会长、长安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秦药分会名誉主席、泰国中医协会名誉主席。他是国内最早提出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理论者之一,开启了传统医学筛选防治心血管病药物的新思路。他提出的“胸痹心痛痰瘀毒风互结理论”被业内专家广泛认可,他研发的国家级新药“丹蒌片”被载入《中国药典》《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冠心病用药指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擅长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等。2019年成立长安医学雷氏心病痰瘀流派,于宁强、青岛、安康、商洛、海南、渭南、合阳建立工作站,亲自传承学生58人,流派传承学生150余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众多学生“知常达变”,在中医领域屡有创新。

1698019599729078782.jpg

 “雷老救了我一条命,中医真是药到病除啊。”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前来复诊的井先生说。70多岁的井先生是西安人,10年前因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多次在一家权威三甲医院就诊,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仍有室速、室颤发生,严重时每日发病多次,ICD电除颤70余次,心脏B超检查,心脏明显扩大 ,并有室壁瘤发生,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到19%,患者非常痛苦,惶惶不可终日,西医专家判定为只能置换心脏才能存活。绝望中,他找到陕西省中医医院的雷忠义。雷忠义给患者诊断后,收住入院,在心电监护下,西药基础治疗,加用中药汤剂,用药十几天,病症明显缓解,且日益减轻。患者看到了希望,坚持服用中药,连续复诊半年,共服中药218剂,病症基本消失,可以进行散步、放鸟等日常活动了。复查心脏B超,心脏较前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也提升到53%,动态心电图也未记录出心律失常了,第二年夏天,井先生去原三甲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不需要置换心脏了。

“精诚大医,当代良师”,这是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全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鞠名达教授赠给雷忠义的题词,也是雷忠义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

1698019720854052174.jpg

国医大师表彰大会

于雷忠义而言,这样的“救死扶伤”,每天都在上演。20176月,雷忠义获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202012月荣获“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杏林无涯,探索一生。回望往昔岁月,雷忠义不禁感慨:“中医之路上,我刚做了一点点尝试,却忽然发现,已是白发苍苍了。”

医德高风  仁心厚德

生于陕西合阳的雷忠义自打记事起,有幅画面便印于脑海:关中乡下的老宅里,父亲苦读医书;亲朋偶染风寒,他便背起褡裢,行针把脉。

父亲曾患结核病,自学医书以自救,后爱上中医。在父亲要求下,年幼的雷忠义研墨执笔,抄写《养生铭》《汤头歌诀》……

1698019755197013780.jpg

雷忠义在病房为患者诊病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父亲常挂嘴边的话像颗种子,在雷忠义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

1952年,18岁的雷忠义中学毕业,进入陕西省第一卫校,学习现代医学;之后,迈入中医高等学府,走上中医之路。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坚信勤能补拙的雷忠义,读书如饥似渴,“学中医要涉猎广泛、学问扎实;反复揣摩体悟,方有所长。这条路啊,没有捷径可走。”

1957年,陕南暴发疫情。雷忠义和老师一道,晚上跟着乡民的火把,背上保健箱、针灸包步行数十里,救治危重病人。

“稻田里,农民兄弟光脚插秧,容易染上钩体病,严重点就会休克、肾衰、肺出血。”每日颠沛的老师也染上疾病,却仍指导雷忠义熬制汤药银翘散,救治乡民。“急性传染病,中医照样能治,对此要有信心。”

一天晚上,有位妇人抱着儿子,前来求助。原来是小孩调皮,在森林里误食毒蘑菇。老师把完脉,送给妇人藿香、黄连等药材,孩童不久即愈。跟师学艺的雷忠义不禁感慨:“中医医术博大精深,爱人之仁更让人感动。”

耕耘杏林一甲子,雷忠义将“医者仁心”的教诲,铭记了一生。他曾冒着大风雪,背上几十斤重的老式心电图机,为病危患者诊治;下班后骑着自行车,给卧病在床的患者送药上门……

 “有次回老家,乡亲们听说父亲回来了,纷纷赶来看病,屋里屋外站了一院子。”雷忠义的儿子雷鹏仍记得,月亮爬上了树梢,门外还排着长队。“我睡了一觉起来,父亲还坐得笔直,在油灯下给乡亲把脉。”

悬壶大半生,如今雷忠义已是耄耋之龄。经其手而重获新生者,难以计数。“长路漫漫,苦修践行。六十寒暑,经典未精。”打开雷忠义的行医札记,一首小诗映入眼帘,“耄耋不已,何惧艰辛。实现梦想,不负此生。” 

深入研究 贵在创新

虽已是90岁高龄,端坐诊室的雷忠义,仍神采奕奕。为保障老先生身体,医院要求门诊限号。但从早上8点开始,现已“拖班”至下午1点。

1698019785182038811.jpg

雷忠义在门诊为患者诊病

“很多病人从外地赶来,雷老都会加号,从来没按时下过班。”值班护士说,老先生很认真,病看得仔细,“每个患者至少得一刻钟”。

慕名求医者众,只因这里有妙手良方。

上世纪60年代末,敏锐的雷忠义发现,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呈增多趋势。他下定决心,要以中医药之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

羊红膻,便是挖掘的第一个宝。这种民间草药,又名六月寒、鹅脚板,因有羊膻气味、茎呈红色而得名。在陕北地区,百姓用它来防治幼畜发育迟缓、老畜倦卧等衰老征象,当地民谣有言:“家有羊红膻,老牛老马拴满圈。”

下乡义诊的雷忠义受到启发,将其引入研究。他带领100余名科研人员,白天上山采药,晚上在窑洞里拟方。十年沉潜,终于制成新药,开启了传统医学筛选防治心血管病药物的新思路。

开发一个药,跑坏几双鞋。雷忠义心念苍生,将其无偿献给国家,由西安国药厂批量生产。“研发新药,就为了减轻病患痛苦。”雷忠义说,“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即使获得再多奖励,也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

日常接诊大量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雷忠义发现,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多为痛、闷并见。根据传统方法,仅活血化瘀,难以尽除;单祛湿化痰,亦不理想。“能否合二为一,痰瘀并治?”雷忠义查阅大量文献,反复思考,首次提出“胸痹痰瘀互结论”,成立了陕西省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协作组,联合西安市六家医院,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观察并申报陕西省科技厅课题项目,撰写了“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44例”,1974年发表在《陕西新医学杂志》上。这是我国最早发表的痰瘀互结研究性文章。历经16年,成功研制出国家级新药丹蒌片。

1698019824338045436.jpg

丹蒌片,作为迄今唯一一种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型的国家级中药新药,终于研制成功。2003年,该项目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胸痹痰瘀互结证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丹蒌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列入10余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2003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阶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子课题,对丹蒌片稳定动脉硬化粥样斑块、抑制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作用进行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显示丹蒌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证实了胸痹痰瘀互结证理论的正确性和丹蒌片疗效的可靠性。201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丹蒌片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唯一批准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用药,于2005年丹蒌片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73项目课题前期研究《冠心病病症结合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2010年,丹蒌片入选国家中医药专项《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关键技术转化及应用研究项目》;2011年,丹蒌片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研究《痰瘀同治治法消退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2013年,丹蒌片参与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冠心病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的研究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证关系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2014年,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大品种丹蒌片Ⅳ期临床研究》。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吴宗贵教授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痰瘀同治、治痰为先”丹蒌片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8年荣获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做为国家医保目录品种,目前63800威尼斯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已遍地开花,中国知网多达3900多篇论文,且痰瘀互结证和丹蒌片已入选9个专家共识、5个指南、一部国家药典。2015年,丹蒌片已进入《中国药典》,并入选由高润霖、陈可冀、葛均波、胡盛寿四位院士联合推荐的2014年、2016年《中西医结合I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提出丹蒌片是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唯一推荐用药。雷忠义63800威尼斯痰瘀互结证和丹蒌片的研究也光荣刊载于《中西医结合开拓者》、2018年、2019年《国医年鉴》,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0年《中西医结合年鉴》等。也多次被《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北京卫视所报道。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63800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