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63800威尼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陕西省名中医系列十二】创制新方药 专研皮肤病——陕西省名中医韩世荣

发布时间:2023-08-05 13:34   来源: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编者按】66载春种秋收,66年砥砺前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一代代专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一院多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拥有20多个国家重点专科学科,被列入国家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储备库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医院、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成为享誉全国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机构,为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号推出“陕西省名中医系列”,介绍获得“陕西省名中医”称号的我院20余位医务工作者。

陕西省名中医——韩世荣

微信图片_20230806223850.jpg

韩世荣,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皮肤科学会陕西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美学美容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陕西省第四批和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名医传承分会主任委员,获中国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奖。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三秦津贴”。

因病习医 初涉岐黄

韩世荣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良心乡尚山村,因解放初期生活条件困难,造成了韩世荣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羸弱之躯,多亏家族中一位通晓岐黄之术且名闻遐迩的韩应春老人多次看承救治,身体才有所好转,从那时起,韩世荣幼小的心灵就感叹针灸疗疾之神奇,树皮草根的不可思议。父亲望着正在上小学的韩世荣,希望他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大夫,好好为乡里人治病,也可作为谋生的手艺。韩世荣脚踏实地,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没有白努力,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很多传统医学经典条文都在他的存储空间里,只不过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1962年,他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全身糜烂、剧烈瘙痒,几乎体无完肤。母亲背着他四处求医,无奈之下来到数十里之外,韩应春的大弟子高有哲(韩世荣后来的启蒙老师)医生所在的卫生所治疗。高医生对他的病作了详细检查,又问了发病时的具体情况及治疗经过,最后给出肯定诊断:漆疮。是接触漆树或油漆制品造成的,现代医学称为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在高医生的悉心医治下,三个多月后,韩世荣大病痊愈了。医生说这种病是可以根治的,还告诉他预防复发的两种办法:一是在春天漆树刚发芽时,让对漆不过敏的人采摘一些嫩芽用开水煮后凉调或者炒菜佐饭少少食之;另外,还可以在秋天让对漆不过敏者采摘一些漆树籽,晒干榨成油炒菜后佐饭适量食之。坚持数月后就不怕漆了。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包涵着很深的医学原理,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就是脱敏疗法。这个方法挺管用,后来韩世荣还将此法介绍给许多对漆过敏的人。

如果不是五十年前的那场皮肤病,韩世荣或许不会当医生,更不会当皮肤科医生。在与药罐子相伴的许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又一次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做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选择“当一名医生,为患者治病”。十六岁中学毕业后,他拜高有哲为师习医。

筚路蓝缕 师恩难忘

1968年11月,高有哲老师被调到洋县桑溪公社(现为桑溪镇)卫生所工作兼任所长,韩世荣随师父来到桑溪卫生所干起了学徒工,也就是中医的启蒙教育。

当时的韩世荣一边为老师抄药方,抽空帮助调剂配药,有时还要为病人打针。在杂务相对少的情况下,他就带上医书去河边高声阅读、背诵。在初读那些四言或七言歌诀医书时,师父说:“为了方便记忆,晨起要早,或站或蹲于清静之处,以唱歌般念出韵味来,背诵起来得心应手,晚上人睡之前及早晨醒来未穿衣之前各默念一遍。当天所诵内容就全铭刻在脑海中了。”果然,按照师父说的背诵效率大大提高,的确易记而且记得很牢固,40多年后的今天,他每每想起当年一幕一幕情景,就会情不自禁、自豪地闭着眼睛背起来。当年的深厚积淀成就了他日后对付皮肤顽疾的制胜法宝。少年的记忆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四言药性》《汤头歌诀》到《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濒湖脉学》,再到《褚氏遗书》等等,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使他难以忘怀,这些先辈们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过去是、现在是、今后还将是他服务患者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自己默念经典条文,是要加深印记,温故而知新;而他对着学生背诵,是要激励后学,是要他们利用传统瑰宝,攻克顽疾开辟医学新领域。

想当年,吃过早饭后有时随着师父出诊下乡,一边看病一边在路旁采药。药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也有一百多种,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早已了然于胸。标本收集数量越来越多,他的知识积累也越来越丰富,那时的笔记现在还保留着,是竖写的,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早已泛黄。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韩世荣白天抄方、配药、煎药,晚上整理白天工作时的心得,之后将字典取出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啃。晚上怕影响师父们的休息,就仔细地把煤油灯围起来,就着如豆的灯光继续读书至夜深。就这样经过刻苦的学习,中医四部经典全都烂熟于心,应用起经方来得心应手,为日后行医济世活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后因为家乡成立合作医疗站回去当了赤脚医生。

学府深造 省城就业

韩世荣担任赤脚医生悬壶乡里多年,积累了一些常见病的治疗经验,同时也为后来几十年的临床奠定了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抱着求知若渴的欲望,揣着许多临床中悬而未解的疑难问题,1976年韩世荣跨进陕西中医学院这所全省最高中医高等学府医疗系深造,入校时间不长就担任班上的学习组长。由于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每门功课考试都在前一、二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凭着他优异的成绩分配至陕西中医医院(原陕西中医研究所)皮肤科工作至今。

厚积薄发,韩世荣深谙此理。为进一步增加知识积累,扩大知识面,以左右逢源应对临床。1982至1984年,韩世荣先后参加了多个专业学习班,在有限的学期内,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认真记笔记,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深得老师赞许。

在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工作以后,韩世荣又先后跟随刘树德、成振江、徐汉卿等陕西中西医界名家老前辈为师,对各家之长兼收并蓄。并踊跃地承担起抢救陕西名老中医成振江、董永丰学术经验的任务。

参加工作之初,也正值百废待兴的年代,中医院的各个处室、临床研究机构求才若渴,他却选择了刚刚成立又不太引人注目的皮肤小科,是因为看中了皮肤科几位老师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跟随皮肤界泰斗、“三刘”之一的刘树德教授学习现代皮肤性病科知识,同时又跟随成振江名老中医学习传统医学皮肤疮疡知识,由于不断追求上进,工作思路大胆新颖,业绩突出,不久即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中医管理局名老中医第二批学术继承人,全盘传承了董永丰老师宝贵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并将其整理成文字发表在有关杂志上。工作之余他带着问题领着病人求教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刘辅仁、徐汉卿、王俊民、李伯埙等西医界名家教授,转益多师,悉心系统学习现代医学皮肤病理论,从接诊识病到病理药理直至现代免疫学、解剖学,无一不去涉猎。他的目标是中医为体,中西医为用,不存门户之见,一切为患者着想。

整合思路 验之临床

对于韩世荣来说,之所以选择皮肤疾病作为研究方向,是因为他也曾经患过皮肤疾病,深知皮肤病患者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他明白皮肤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治疗方法虽多,但是疗效欠佳,他甘愿尽毕生之力,为更多皮肤病患者带来健康。在近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中,他将所有的心血和热忱都投入到了对皮肤疾病的研究治疗中。他受益于恩师刘树德先生“识病—治病”,董永丰老师“辨证—治病”的临证思路方法,并将之进行整合,形成了“认病—辨证—治病”的理论。他的这一套思路方法结合了中医治证和西医治病两者的特色和优势,不仅病证结合,相互参考,取长补短,而且详细研究了慢性皮肤病发展过程中证候的发生、演变及其规律性和致病机制的关系,更利于采取有效手段使病情稳定,甚至逆转而愈。发挥“治未病”的特色,在熟悉证候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

韩世荣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善于研究总结,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皮肤病新方药。如治疗脱发的“新生发丸”,治疗银屑病的“银屑平”“愈银片”,治疗白癜风的“白瘢康2号”“白癜康3号”“萍香丸”,治疗痤疮的“痤疮丸”,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祛风抗敏丸”,治疗硬皮病的“软皮热敷散、软皮丸”,治疗手足癣和湿疹等病的“溻洗散”,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蒺藜丸”,治疗黄褐斑的“祛斑玉容丸”,治疗扁平疣的“消疣汤”“生发水”“牛皮癣软膏”,治疗瘢痕的“瘢痕软坚散”等等,临床收效颇为显著。这些由他带领研发的院内制剂,为纯中药制成,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经过大量患者的反复验证,具有可重复性,深受患者的欢迎。

微信图片_20230806223949.jpg

韩世荣主持研发的各类院内自产制剂

德艺双馨 佛心济世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韩世荣是中医皮肤科临床大家,他医术高明,且为人平和。孙思邈的名篇《大医精诚》是他认为的医德全部精髓,重要的是他把“大医精诚”落实在临床诊病的全过程,新入科的年轻人的第一课就是医德教育,核心内容是孙思邈精诚理论。诊治疾病,不论亲疏,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群众,都一视同仁。

韩世荣出身农家,深知劳苦大众的疾苦。对于病人同情体贴,耐心诊察,缜密分析,处方用药坚持“简、便、廉、验”的原则,遇有患者远道来诊病药资不够时,他解囊相助,为患者解燃眉之急。他的医术医德得到广大患者及医院领导和同事的极大好评。千万患者口似碑,找他来看病的遍及西北五省甚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有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前来诊治,他就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为其发去方药或医嘱。为方便外地或不便来院就诊的患者,他在“好大夫在线”和“寻医问药网”开通网上诊病咨询,对每位求助者、询问者都耐心答疑解惑。“细心周到、体贴入微、和缓再世、杏林春暖”,是多年前一位患者在送给他的锦旗上所写的心里话。

微信图片_20230806223954.jpg

韩世荣为患者诊脉

许多年来,韩世荣都积极参加省内外巡回医疗或大型义诊活动,深入基层和偏远山区农村,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为和谐社会、健康人生默默奉献自己的一技之长。

2013年8月,韩世荣不慎腿部摔伤,停诊3个星期,有一些外省来找他治疗的患者,打听到他的住处,追到家里求治。当他病愈复诊时,病人们奔走相告,许多病人满怀深情地说:“韩大夫,您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只有您健康,我们才能健康安心的生活啊!”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比敬业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周围的人,在病人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科室的医生们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作为韩世荣学生的赵连皓主任医师说:“韩老师的身教是无言的,丝毫不做作,跟随韩老师十多年来,不仅学到了医术,更是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崇高的医德医风,朴实的治学风格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科学管理 薪火相传

韩世荣在科室管理上,要求科室的所有人对待病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对科里的医护人员说,要“感动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没有想到的医护人员要替他们想到,体贴病人的需求,设身处地为病人解决每一个难题。他常说医生是利用技术在为病人服务,而服务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好服务工作,就要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凭着一流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他将人心凝聚在一起,一个团结的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皮肤科团队让院内院外的人刮目相看。十多年来,他带领大家把一个原先医院规模最小,当时只有两名医生的科室发展成为目前的四十多人的大科室。现在的皮肤科,医务人员的年龄梯队已呈现老中青三结合的态势,学历构成科学合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教研一体化、各种现代化皮肤科诊疗设备一应俱全,新疗法不断推出,慕名而来的患者摩肩接踵,皮肤科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医院品牌科室,被确定为中医临床专业国家重点专科。

微信图片_20230806224001.jpg

韩世荣指导教学查房

作为陕西省中医皮肤界的一张王牌,韩世荣退休后多次拒绝了其他医疗机构高薪坐诊的邀请,而在医院的门诊和病房间奔波。他对科室的同志们说:“治愈一个顽固的皮肤病,一个医生的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一个团队的能力更重要,我们建立的这个皮肤科,花了3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目前仅就中医皮肤病方面应该说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是领先的。如果我离开了这么多的同事,去外面的单位,为多挣几个钱,那也太不值得了。”他要和同事们共同继续努力,来探索、研究如何提高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方法与方药,使更多的皮肤病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微信图片_20230806224006.jpg

韩世荣与他的传承人赵连皓、马科党

如今虽然已经退休,医院还特聘他为皮肤科名誉主任,承担医院对外的特诊工作。他仍一如既往,坚持每周5个半天门诊。皮肤科护士长燕林霞说:“医院正常上班是8点,而韩世荣主任最晚7点30分就到了医院,先去病房看看病人治疗情况,再去门诊做上班前的准备。由于找他就诊的患者太多不得不限号,但为了远道而来的外省市病人,他又常常不断地加号,使得原本半天的门诊时间有时几乎长达1天。在十多年前精力充沛的时候,1天最多加至百余号。对许多重病住院的皮肤病患者,韩主任也常常挂在心上,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去病房看看,耐心开导病人,为其量身制定诊疗方案。有时候自己身体不适,可是当一见到病人,就把一切痛苦或不适全都忘了。”

他追求进步,事业第一,淡泊名利。努力实现中医人“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和献身杏林的精神。他对事业执着追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勤奋好学,殷勤耕耘。以中医人特有的高尚风范,丹心融汇在救死扶伤的点滴工作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他就是陕西省名中医——韩世荣。

韩世荣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63800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