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63800威尼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陕西省名中医系列七】马战平——衷中参西三十载 厚德精业济苍生

发布时间:2023-06-23 13:28   来源: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编者按】66载春种秋收,66年砥砺前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一代代专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63800威尼斯陕西省中医医院“一院多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拥有20多个国家重点专科学科,被列入国家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储备库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医院、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机构,成为享誉全国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机构,为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号推出“陕西省名中医系列”,介绍获得“陕西省名中医”称号的我院20余位医务工作者。

1687573817997004261.jpg

陕西省名中医——马战平

他,一个用平民情怀守护人民健康的主任医师;他,一个在平凡之中创造非凡业绩的科室主任;他,一个以平常心态抒写非常故事的硕士生导师。他,就是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马战平医生,一个质朴豁达、低调超然的中医大夫。他的名字中镶嵌了一个“平”字,他却用敢于亮剑的战斗意志,赋予了这个字以丰富的内涵。他在中医热土上辛勤耕耘了三十载,衷中参西,厚德精业,始终践行着他普济苍生的宏愿和救死扶伤的誓言!

人民健康的平民卫士

户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至渭河,距西安约三十公里,有着“中国第一画乡”之称。马战平就出生在这里,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形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经历了自己的亲人因病早逝的惨痛之后,他就暗下决心矢志学医。1989年7月他以本年级名列前茅的成绩大学毕业分配至现单位工作至今以30余年,他待人热情和蔼,工作勤奋,在同事和病患的心目之中他的质朴敦厚和乐于助人是出了名的。

九十年代初,大家住的是筒子楼,没有天然气烧水做饭,他默默无闻地帮助有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前辈更换了多年的煤气罐。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将这样的事情坚持下去就困难多了,诸如此类,枚不胜数!

马战平说,“我们当医生的一定要有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病人要像照顾老人孩子一样需要有慈悲心肠啊。”

1687573876184057101.jpg

马战平门诊接诊患者

马战平的门诊病人是最多的,每周一和周四全天,他的诊室外面总是挤满了就诊的患者。即是病人再多再急,他总是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给每一位患者精心诊治、反复解释,包括辅助检查、用药方法、饮食调护和复诊时间等细节,直至患者理解为止。多年来,很多患者都成了他的知心朋友,在中医院的挂号处、候诊区、中药房等地经常会听到患者这样的话:“马大夫,人没有架子,非常和蔼,心很细,我们都是病友介绍来找他看病的。”

难道他处理医患关系有什么诀窍吗?“我出生在农村,本是一介平民,亦是布衣一个啊,只是因为接受了医学的特殊教育,从事了不同的职业,加之组织及单位的多年的培养,才有了自己的今天。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中医的土壤就在民间。有机会给老百姓看病、守护人民健康是我的荣幸和职责所在啊”。

马战平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医道仁心的真谛,中医师的成长离不开孕育他的环境,而他只有反哺于民才能臻于至善。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将这样的平民情怀、医者仁心也传递给了他的团队。他们秉承“精于医术、诚于服务”的精神,总是把病人装在心里,对病人讲实话:“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从而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平凡之中创造非凡

1687573913450012436.jpg

马战平为患者查体

若问什么职业比较辛苦,答案也许千差万别,但要说医生是最辛苦的,则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马战平是千万个医生当中的一员,与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经常重复着“两点一线”“白加黑”“五加二”的生活。他刚工作时人手短缺,在一线岗位上整整干了18年,加班熬夜是经常的事,遇到病人有紧急情况,更是不顾一切赶赴医院。

一次一位值班医生在凌晨3点左右告知他一位住院病人发生了十分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即使用呼吸机进行生命支持,当他发现虽然该医生也会使用呼吸机但心里略不踏实的苗头后就毫不犹豫的赶到了医院,给值班医生以强力的技术支持,体现了对患者生命高度尊重的职业操守。

马战平多次参加下乡义诊、基层援助和救灾扶贫,每次都以饱满热情顺利完成任务,他说:下乡义诊,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总是感觉良好,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辛苦不辛苦的了。

马战平说:“他的爱人对这种经常不在家,夜里接个电话就出门的情况,早就习以为常。儿子从小学开始一直期盼着他能经常去参加家长会,但直到高中毕业他参加的家长会也屈指可数。”

“我爱人在南郊一家企业上班,每天都要穿城而过也是十分的辛苦,但都是她在操持着家务和接送孩子,心里对家人挺愧疚的。有时候真的两难,工作和家庭都需要你啊!”

一个成熟稳健的中年汉子,言语及此,些许哽咽,叹口气后坚毅地说道“谁让自己是医生呢!”

2008年刚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师从于林江涛教授完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的他,凭着过硬的临床业务水平和多年协助管理的经验,被医院任命为肺病科新一届主任。他觉得肩上的担子突然加重了!科室继续前进的方向在哪里呢?通过仔细调研和深入思考,他鲜明地提出了科室发展的新思路,一是尽快吸引高学历主要是博士一级的优秀人才,抓住时机扩大床位;二是迅速提高西医水平,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三是发挥中医特色,突出中医优势;四是将专科建设作为科室发展主要抓手。

当时科室人员相对年轻,没有系统培训和业务进修,一切都需从头开始。他经常告诫年轻医生要自觉实现继续教育。当年他是以全校全年级拔尖的成绩来到现单位的,这并没有使他产生懈怠,反而更加如饥似渴的向现代医学汲取养分。

“我是在西京医院进修期间掌握的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的,并在咱医院第一个应用到了临床!” 他回忆起这些新鲜往事的时候,平静的语调一下子激昂起来。

“那是09年的冬天,一位患者因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剧烈、神识不清而入住在了咱们医院别的科室,考虑到‘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需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医院临时指派我完成这一任务并将该患者转入咱们科室诊治。”

“为了及时调整参数和确保治疗安全,我在医院整整坚守了七天七夜,虽然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去世,但家属仍然跪地表示感谢,当时给我了极大的震撼,这是对自己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的极高的褒奖,那一刻我自己也热泪盈眶。”

随后马战平又开展了院内第一例电子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心包穿刺等新技术,科室在短时间内填补了医院的许多空白,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他常说我们处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大城市,一定要“以西医之长补中医之长”,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双赢局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师必须真正掌握这项本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勇于挑战疑难病或西医疗效不明显的疾病。

马战平在日常工作之余,侍诊于国家级名中医刘华为教授,读经典、勤临床,三年间积累的学习笔记和读书心得装了满满两箱。“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反复研修,他对导师的“五行气化论”了然于心并能灵活运用。如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全巧民老人,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2008年被省内几家综合性西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激素治疗方案基本不可行。老人几近绝望中找到了马战平医生,经过仔细辩证,多次调方守方,随症加减化裁,半年后老人的症状大为改观,继续巩固治疗2年以后又能登台演唱了。近10年来患者也一直坚持着单纯的中医疗法,获效神奇!所以老艺术家逢人就说:“中医的方法在我的身上创造了医学的奇迹!初次就诊时气短非常严重,从病床到厕所的几步路都显得异常艰难,是马主任救了我,并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但马战平医生自己却异常冷静地说:“中医、西医均是研究人体的科学,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两者需要互通互补研究,对不同的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只要能选择得当,则可事半功倍,两者也会两得益彰”。

在马战平的带领下,科室的床位规模和专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床位由原有的18张增加到了63张,其中普通病房55张,RICU8张,2012年3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跻身于国家队序列。2019年9月顺利的通过了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专家验收,科室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兼中医的“肺病科”,再次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马战平常说:“一个人有一个人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加压力、自加担子,只有这样科室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之中,千万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否则则会满盘皆输!”

他现担任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华中医药变态反应分会全国委员,全国“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兼职,使科室的学术地位在省内外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

平常心抒写非常故事

中医的继承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马战平把自己满腔热忱化作工作上的涓涓细流,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人和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同事。他充分发扬民主,尊重个人意愿,积极调动科室人员的能动性,把两位国家级名中医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确定了工作室成员和后备力量,认真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科室和工作室打造成了中医教育和传承的平台。

1687574010294090161.jpg

马战平为患者切脉诊治

马战平强调医生不仅要临床,还应能够传道授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他常说:“医院就是一台电脑,大楼设备是“硬件”,这是相对好办的事情,人才是“软件”,是一个医院的灵魂所在,也是历经多年才能造就成功的。”近几年来科室在引进及培育人才方面不遗余力,先后有多名博士及优秀硕士研究生加入到了他们的团队,目前17名医师中副高职称以上7人,所有医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目前已经形成老中青人才梯队,为科室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战平深知,科室要发展,必须能够自己培养人才,才不至于后继无人。经过尽心准备和几轮筛选,马战平于2014年被遴选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接受聘书的时候,他曾说道:“硕士生导师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科室的一件大事。所谓教学相长,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将中医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近年来,马战平秉着“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带领年轻同志从临床研究入手,在认真总结老专家经验基础上,突出中医特点,结合现代研究方法,先后申报成功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2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完成科研论文30余篇,初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他曾多次获得“陕西省卫生厅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中医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中医药大学优秀实践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工作经历及知识积淀,使他荣获了由陕西省卫生厅评选的首届“三秦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熟悉马战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特别朴实、特别低调的人,在工作面前充满了激情,好似有使不完的劲儿,而在荣誉面前却总是很平静。他常对学生说:“我们中医人的使命,就是将中医继承好、使用好、发扬好,其他的名与利较之于此都是次要的。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正是他恬淡虚无、不逐名利、生活简朴,才显其高洁志趣;正因他安于清贫、耐得寂寞、心静如水,才会取得显著业绩。这也许就是他想让学生铭记的中医之“道”吧!

马战平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63800威尼斯